何肇婷醫師 註冊中醫

【中醫治療失眠】

睡眠佔人生約三分之一的時間,主要功效是讓人體休息及作出修復,亦可幫助學習、提升專注力等,故其質素及時間均影響日常生活,隨着年齡的增長,睡眠時間漸少, 加上生活壓力,容易引起失眠。

中醫的失眠稱為「不寐」,由人體陰陽失調引起,主要病因有情緒、思慮過多及飲食等。情緒波動大,如大喜大怒、驚慌、悲傷等都會影響人體氣血運行,平素壓力大,憂心事情,心情無法放鬆,致入睡困難或睡時易醒。飲食方面,多吃辛辣、煎炸食物會使體內有積熱,過度飲食則會損傷脾胃,均可導致失眠, 而古有一說「胃不和則卧不安」, 即飲食可以影響睡眠質素。

臨床治療時,醫師會就患者情況採取不同用藥。除了以中藥治療失眠外,大家可嘗試以穴位按摩作輔助,如兩眉中間的印堂穴、前臂內側的內關穴、耳後的安眠穴等,亦可用兩拇指,從兩眉中間開始,向眉尾的方向慢推至太陽穴,在太陽穴處輕輕按揉, 然後從兩眉中間, 向上推按至髮際, 可起放鬆心情之效。



另外,睡前泡腳亦可有助睡眠,水溫約 40 度,以不燙腳為度,每次泡約 15 至 20 分鐘,水面浸過腳踝,小腿一半為佳,但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水溫,患有心血管疾病人士、老年人、體虛人士應多加留意泡腳時有否眩暈,如出現應停止泡腳。平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預防失眠也非常重要,包括養成定時作息時間表,睡前 30 至 60 分鐘亦要讓心情放鬆,盡量不使用智能電話,並要注意睡房的環境,製造昏暗及寧靜環境, 同時避免晚上作劇烈運動及晚餐適量而清淡,避免晚上喝濃茶、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飲品。

(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6 日刊登)

何肇婷 註冊中醫

0 回復

發表評論

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?
Feel free to contribute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